阳朔世外桃源
这是一个兼容山水娱乐一体的景区
阳朔漓江
到阳朔旅游,自然不能错过投入漓江的怀抱,尽情享受阳朔的青山绿水
  • 大榕树
  • 月亮山
  • 漓江
  • 西街
  • 图腾古道
  • 碧莲峰
  • 九马画山
  • 黄布倒影

阳朔大榕树(古榕公园),位于阳朔县的月亮山景区,是一棵千年古树,树围竟有七米多,高达十七米,枝繁叶茂,浓荫蔽天,所盖之地有一百多平方米,是桂林阳朔的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。古榕公园以其天下独有的岩溶地貌和山水田园风光闻名世界,园内有一棵植于隋代、距今1400多年巨大榕树而得名。韵律优美的稻田、清澈见底的小河、青翠湿润、清新爽人的空气,似一幅至上的中国水墨山水画。风靡中国及东南亚区的电影《刘三姐》很多镜头在此拍摄,刘三姐和阿牛哥在大榕树下抛绣球喜结良缘,使大榕树更充满厂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传奇,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,让人流连忘返。

Read More

月亮山离大榕树不远,骑自行车只要10多分钟,公路边有一峰高耸,峰顶有一大圆洞,高而明亮,如圆月高悬,这就是月亮山。月亮山的“月宫”,是国际攀岩的经典线路。月宫里洞内多钟乳石,有的状如嫦娥,有的状如玉兔,还有一棵桂花树,与广寒宫的神话相吻合,真是天工造化。沿着月亮山对面的历村观月道且走且看,月亮形状由娥眉月——满月——半月——月牙,不断变化着,由角度变化而阴晴圆缺,这也是阳朔风光的一绝。

Read More

漓江风景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、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,千百年来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。新版20元人民币的背面,就是漓江山水的一段——即将到达兴坪码头的地方。漓江两岸山峰,伟岸挺拔,形态万千。山上片片茸茸灌木和小花,若美女身上的衣衫;堤坝上,碧绿凤尾竹,似少女的裙裾,随风摇曳,婀娜多姿。

Read More

不到1公里的阳朔西街,由石板砌成,呈弯曲的S形。街上摆满了各种旅游纪念品。阳朔西街是外国人在中国最密集的一条街,西街上的饭店、餐馆、网吧、酒吧等等都是中西合璧的,几乎所有的招牌都是中英文对照,从老板到服务员到街边的小摊大妈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,这里已经没有地域的差异了,闲散、悠闲的生活,让很多到这里旅游的游客久久不想离去。“偷得浮生几日闲”,也许在这里才能感受到什么是生活。

Read More
图腾古道位于阳朔著名的“十里画廊”中的位置。在烟雨峰岳中,皮里黝黑的甑皮人与漓江为伍,与青山为伴,或渔猎或采集,使用的依然是古朴的石器、骨器‘原始的陶器、蚌器。在节奏明快的“妖鼓”下,穿着色彩斑斓的兽皮,手持锋利的长矛在山林里狩猎,烧蛇烤蚌为食,长唱着人与自然和谐的漓江渔歌和桂山猎谣。 Read More
如果你是一位贪恋美景者,并且愿意早起的话,登上碧莲峰观日出是你最有价值的选择!不可错过的美景!!!尤其在有飘渺薄雾的清晨!它在阳朔镇东南部,东临漓江 ,原名鉴山,上尖下阔,为阳朔县城内主峰。明嘉靖年间广西布政使洪珠题“碧莲峰”三字于山的东面近水处,且该山形似一朵浴水而出的含苞待放的莲花。碧莲峰山势嵯峨挺拔,山上绿树成荫,苍翠欲滴。登山远眺,周围数十里奇峰林立,云霞缭绕,瑰丽风光尽收眼底;俯视阳朔县城、漓江之水,周围村舍,美好图画如拥怀中。特别是登碧莲峰看东岭朝霞,“日跃群峰霞光艳,万多芙蓉层叠出”,景色蔚为壮观。“东岭朝霞”为阳朔八景之一。郭沫若先生1963年游此山后,曾赋诗赞云:“奇峰八面玉玲珑,深感吾身只儿瞳。忽悟观音千手眼,料应生自碧莲峰。”碧莲峰现已成为阳朔的象征。 Read More

九马画山是漓江上的著名景观之一,是大自然的笔墨奇观。位于兴坪镇西北4公里,山高400余米,宽200米,临江而立,石壁如削,壁上五彩斑斓,远望如一幅巨大的画屏,细细的端详,画屏中似有一群骏马,或立或卧,或昂首嘶鸣,或扬蹄奋飞,或的杰作:“应是天公醉时笔,重重粉墨尚纵横。” 

Read More
从画山顺流而下半里许就到了黄布滩,也是漓江游览中的精华景段之一。因黄色的石壁倒影江中,如黄布铺江而得名。这里江面宽阔,水平如镜,翠竹护堤,奇峰绵延,群峰倒影江中,摄入镜头,分辨不出哪是山哪是影,清代诗人袁枚对此作了形象的描绘:“分明看见青山顶,船在青山顶上行。”“黄布倒影”遂成漓江著名胜景。 Read More

九马画山是漓江上的著名景观之一,是大自然的笔墨奇观。位于兴坪镇西北4公里,山高400余米,宽200米,临江而立,石壁如削,壁上五彩斑斓,远望如一幅巨大的画屏,细细的端详,画屏中似有一群骏马,或立或卧,或昂首嘶鸣,或扬蹄奋飞,或的杰作:“应是天公醉时笔,重重粉墨尚纵横。” 

清代徐弓赞道:“自古山如画,如今画似山。马图呈九首,奇物在人间。”有民谣相传:“看马郎,看马郎,问你神马有几双,看出七匹中榜眼,看出九匹中状元。”据说1960年周总理与陈毅游漓江时,面对画山揣摩了许久,周总理看出九匹,陈老总看出八匹。游客每每到此,总要细细揣摩,发挥想象力数一数。画山,堪称漓江“巨壁美”之冠。

      从兴坪溯江而上四公里有一山,它五峰连属,东南北三面环山,西面削壁临江,高宽百余米的石壁上,青绿黄白,众彩纷呈,浓淡相间,斑驳有致,宛如一幅神骏图,旅行家徐霞客这样描述:“其山横列江南岸,江自北来,至是西折,山受啮,半剖归削崖,有纹层络。绿树沿映,石俱黄、红、青、白,杂彩交错成章,上有远望如画屏,故名画山。”

后来,因其附近居民路过此处发现石壁上有酷似九马的花纹图案,甚是好奇,久而久之,便称此山为“九马画山”,其实,正确的叫法应该是“九马画壁”。
2008年10月底,阳朔县摄影工作者、文物工作者及兴坪镇干部,在兴坪境内沿漓江岸边进行文物普查时,根据一村民提供的线索,在九马画山山脚一处崖壁上,发现455年前明代留下的“画山”摩崖石刻两个大字。此“画山”摩崖石刻,每个字高1.6米,宽 1.2米,加落款所占方框,整个石刻长5.3米,高 3.2米,四周还刻有祥云花边作衬托。石刻右上方为石刻年代,左为石刻落款。“画山”摩崖石刻虽然年代已久远,但字迹依然隐约可见。

由于刻字的石壁被一片竹林挡住,人们在江上或对岸,根本无法看到。人们要想看到刻字,需爬上一个陡峭的石壁,透过竹子后才能隐约可见。由于其所处石壁非常隐蔽,加上日晒雨淋及青苔污迹的影响,一般人根本看不出这是一方摩崖石刻。所以,它数百年来一直没有被人发现。

据阳朔县文物管理所黄义兴所长考证,“画山”为明嘉靖三十二年 (1553年 )御史陈善治所题,距今已有455年历史。在漓江东岸画山村附近,距桂林约60公里处。它五峰连属,临江石壁上,青绿黄白,众彩纷呈,浓淡相间,班驳有致,宛如一幅神骏图,因有九马画山之名。九马栩栩如生,神态各异,或立或卧,或奔或跃,或饮江河,或嘶云天,正是“马图呈九道,奇物在人间”。关于此景,宋代诗人邹浩比作天公醉时的杰作:“应是天公醉时笔,重重粉墨尚纵横”。而清代诗人徐沄曾赋诗赞叹:“自古山如画,而今画似山。马图呈九首,奇物在人间。”九马画壁是桂林漓江著名的景观之一,是大自然的笔墨奇观。位于兴坪镇西北4公里,山高400余米,宽200米。

细看山壁石纹可依稀辩出群马形象,栩栩如生,神态各异,正是“马图呈九首,奇物在人间”,如奔、如卧,似嬉戏,若啸,合称“九马画山”。这九匹骏马 或立或卧,或奔或跃,或饮或嘶,或饮江河,或嘶云天,形神毕肖。画中有各种形态的骏马,有的低头饮水,有的昂首嘶鸣,有的扬蹄飞奔,有的静静伫立。例如山顶的那匹好像在嘶风长啸,而下方的大马仿佛低头饮水,尾巴高翘,而又有人认为这尾巴则更像马头,是在向前奔跑!